首页 专题栏目 理论研究 省直合肥工业大学基层委委员张鑫在安徽第一早报《安徽商报》开设两会解读与点评专栏
省直合肥工业大学基层委委员张鑫在安徽第一早报《安徽商报》开设两会解读与点评专栏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3/3/25 14:59:42    浏览:26576次

    编者按:九三学社合肥工业大学基层委委员张鑫老师应《安徽商报》之邀开设“全国两会”解读与点评专栏,就一些重要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与点评,对我们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颇有指导意义。现转载社省委网供大家阅读学习。

 

 

期待与梦想

初春三月,南方已是暖风和煦、春暖花开,而首都北京乍暖还寒。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委员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今年三月的北京注定会吸引全球关注的目光,简约之风吹拂下的两会将完成新老更替的换届重任,定下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基调和走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和中国的伟大复兴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倾注着崛起希望、凝聚着国人期盼和托付着富裕梦想的两会胜利召开,对于我们普通百姓而言同样意义非凡。两会确定的大政方针和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理念将决定普通百姓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这次两会的精彩看点和值得关注的热点很多。从参会者的角度,可以看明星委员的表现与表演,听“大炮委员”的犀利发言,品官员代表的谨慎表达。就提案和议题而言,相信雾霾和沙尘暴接连关照下的委员代表会就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发出更强的呼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政府形象的反腐倡廉将是两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部制改革将会进一步厘清权力清单;在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房价合理回归,蛟龙下海、神舟上天的中国如何确保生产的奶粉放心饮用、重树食品安全信心,如何推动收入分配改革、解决退休金双轨制、提升低收入阶层生活质量,如何彻底解决中低收入阶层小病致贫、大病致困的问题,城镇化怎么开局、如何走上健康正常化的发展之路,这些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委员代表们会关注,我们普通百姓会期待,秉承执政为民理念的党和政府更会高度重视。

总体上将是既有体制的传承与创新,大政方针的延续与优化。关键历史节点召开的两会被赋予了更多期待,也承载着国人追求幸福的梦想。

 

 

简约务实  清新拂面

针对公款浪费严重、奢靡之风盛行、官场腐败丛生的严峻形势,201212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出台了包括“厉行勤俭节约、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等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后相继召开的各地市“两会”劲吹简约务实之风。今年两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按照简约、简朴原则安排各项会务,大兴勤俭节约之风、狠刹铺张浪费之势。简化了接待环节、取消了不必要的摆设和礼节性应酬;饮食方面注重荤素科学合理搭配、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会场布置朴实庄重、会议材料精简纯粹、会议内容求真务实。

纵观历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横征暴敛,必滋生贪官污吏,戕害民生,招致天下大乱。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黜奢,勤俭建国。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荀子认为“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共产党历来提倡勤俭节约、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开短会、讲真话、办实事、重实效,节俭办会、高效开会,“两会”做出了努力,相信今年“两会”对行政开支的预决算进行严格的审查,以制度改变崇尚铺张浪费的官场文化积弊。各地政府也会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践行工作作风的转变。

为了我们不在雾霾中穿行,为了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中国”不是遥远的梦,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个人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勤俭节约,从点滴做起,从你我做起!相信两会之后,简约新风会渐入佳境。

 

 

我们拒绝有毒的GDP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千余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共谋大计。

今年两会的热点议题很多,但适时现身的雾霾和沙尘暴一定是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关注的重点。不论是陈凯歌“小时候北京蓝天碧透”的追忆、姚明眉头皱起“无奈地望着天”,还是侯露的铮铮建言和积极行动,都表明了这一点。

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经济总量已成为全球第二的中国,虽然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实现复兴、走向富强的愿望依然很迫切,但潜在环境生态危害,随着时间推演渐渐进入了爆发期。相比于近年来PM2.5浓度越来越高、弥漫范围越来越广、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的雾霾天气,以“国家机密”为由不予公开数据的土壤污染和区域性地下水污染危害更为严重、治理难度更大。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等轰动世界的历史教训也警醒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甚至不治理的自毁之路。因此,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将是“两会”必须重视和政府着手解决的问题。

在环境制约无路可退、资源制约无法持续的严峻形势下,两会的委员代表会就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拒绝“有毒GDP”、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政府将会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强调发展质量。

还是侯露委员说得好,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可以适当放慢脚步,给大自然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阳春三月天气新,湖中丽人花照春”,古人诗词中的自然和谐美景也是我们美好的期待。

 

 

读报告 看数字

35,温家宝总理作他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相信他的心情很复杂,既有预期目标实现的喜悦,也有更宏伟目标未能完成的遗憾。

报告文风朴实、重点突出,全文15千多字,对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不足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制定了符合发展要求和国民利益诉求的2013年工作部署,其中提到的10大数字,凸显政策导向和未来发展走向。

报告亮点很多,其中有4个方面最值得关注,包括7.5%的经济增长目标、物价涨幅3.5%、企退人员养老金提高10%和环境治理改善。7.5%的经济增长目标与增长潜能相一致,令人振奋,可以避免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水平,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是确保202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但这个目标的实现确实压力重重,首先环境制约问题,在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的前提下,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升发展品质。其次是资源制约的压力,过去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实现的高增长既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增加了发展不确定性。

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压力不断加大的条件下,3.5%的物价涨幅控制目标确实比较合理,但物价上涨的定向性越来越明显,直接加大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压力。因此,如何使10%的养老金提高变成他们实实在在的购买力提高确实需要引起重视。

在遏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确保7.5%的目标实现;面对物价上涨冲动压力增大的局面,涨幅控制在3.5%以内,确保实现企退人员和其他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的实质性改善,确实不易。

 

要敢啃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温家宝总理在他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汪洋在参加人大安徽代表团会议时也表示,改革实际上就是“拿刀割自己的肉”。表明了深化改革的阻力很大、困难重重,也表达了扎实推进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无论把改革比作啃硬骨头,还是比作割自己的肉,都表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于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已经形成共识。

与改开初期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不同,今天进行的改革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全面推进。那时的改革是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人人都是受益者,今天的改革是要打破相对固化的利益格局,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反对。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的政治改革是实现“监督制约政府权力,充分保障人民权利”根本保证。但简政放权必然令具有浓重“恋权”情结某些官员心有不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收入分配改革也会改变依靠政策机遇或“特权”等的先富者的获利模式。因此,在一些具体的领域,拆除利益固化的藩篱阻力会有很大的阻力。很多时候,改革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一旦改到自己头上,就没有那么痛快了,动了谁的“奶酪”,谁都又跳又叫。但扎实推进进入深水区的改革,打破利益固化格局,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定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

有了“拿刀割自己的肉”的决心和勇气,有了准确把握节奏、有序推进的智慧,有了上下同心的努力,改革的前景就值得期待。

 

 

农民进城流向需引导

城镇化率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必须“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

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而城镇化潜力发挥最大的阻力在城乡二元结构。同时,城镇化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抓手,还取决于城镇化的质量,就是进入城市的人有消费能力,同时不加重已普遍存在的“城市病”。城镇化有欧美较为完备的城镇化,也有印度贫民窟式的城镇化。

以我国目前城镇化率年均1%的增长速度计算,每年就会有140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政府只需扩大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创造就业岗位,确保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就会把城镇化过程中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创造前提条件。

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等外力推动农民进城,目标很容易实现,但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城镇化过程同样重要,如转移过程中人口结构调整和流向引导就需要政府早做谋划。城镇化着力点在于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前提是土地确权,这是保障农民利益不受伤害的根本。另一方面,中国农民具有浓重的乡土情结、宗族观念,具有对现代化和乡村田园生活的双重向往,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这也是应该高度重视的方面。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乡村城镇化和城镇田园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民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公平地享受发展的成果,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

城镇化,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好经不能念歪。

 

 

收费,一个手段而已

220,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被称为新国五条)。3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国五条细则,其中,对二手房交易征收差额20%个税成为最大看点。加上越来越多与公众生活密切度较高的公共管理难题,试图通过收费实现问题解决成了主管部门的习惯性选择,而结果却是“道路依旧拥堵、雾霾继续弥漫、教育依然乱象、房价仍然高企”。于是,“收费,是懒政还是妙方”成了民众议论的焦点,“公共管理靠收费”成了“两会”委员、代表们抨击的热点。

“收费”,作为公共管理的一个手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单靠“收费”也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如新“国五条”的出台是国家控制房价的抑制性调控措施的继续,只是这个政策的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虽然公众的“可能会推高房价”的担忧有一定道理,但如果能真正落实,确实能达到“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目标,实现房子“使用功能”的回归,条文发布后的首个周一,股市中房地产板块大跌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房价涨跌的基础是供求关系,如果保障房建设滞后,一旦房企捂盘,必然导致房价走高。而且“20%差额征税”可能误伤改善型住房需求者,这是违背“利为民所谋”本意的。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关注所收费用的去向和用途,是用于解决问题、改善民生,还是进了某些部门的小金库。

代表、委员们就“公共管理靠收费”现象提出批评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政府确实需要考虑如何组织百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以公共参与方式来解决公共问题,如通过信息发布、科学宣传和舆论影响,引导公众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性消费,就能从根本上、综合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和环境污染等事关民生利益的难题。

收费,只是一个手段,问题解决才是最令人欣然之事。

 

 

铁路改革 负重前行

要问这两天的公众和国内外媒体关注的“两会”热点是什么?估计莫过于“两会”前夕就已吵得沸沸扬扬的大部制改革了。310,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公布,终于解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之前媒体的一些预测和网络传言得到了证实,这表明了人民意愿与中央决策思路的一致性,顺应了社会各界对政府机构改革的呼声,也表明了大部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方案的正确性。

本次部委调整,是在广泛集中民智、征求和充分考虑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为密切铁路改革最为慎重,裁撤铁道部无疑也最受关注。特立独行60多年的铁道部在一波三折中被撤销、职能一分为三,彰显了政府机构改革的魄力和智慧。

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厘清了政府权力与市场行为边界。由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这有助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运输效率,总体上也有利于铁路事业更好地发展。方案制定容易,但如何顺利实施更值得重视。铁道部约2.6万亿元的负债需要化解;公益性线路的建设运营需要补偿;企业运营,由市场规律决定的火车票价可能会出现“劫贫济富”式的上涨。18年来变化不大的低端火车票价必然会大幅上扬,“一票难求”的问题可能解决了,但低收入人群“自由迁徙”的梦会因“需要更多的经费”而“望车兴叹”。另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现行的货运价格仅相当于公路运价的1/41/5,如果基于市场行为进行提价,必然带来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价格连锁反应。

相信敢于担当的改革方案设计者已有应对之策,相信负重前行的铁路改革前途会一片光明。

 

 

理性看待网络反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反腐败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要求反腐败斗争“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充分表明了党中央有腐必反的坚强决心,也反映了新一代领导人反腐必胜的勇气和信心。

如果制度反腐、法治反腐是“持久战”,那么网络反腐就是“歼灭战”。借力中央高层惩治打击腐败的决心,“网络反腐”近期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作为公众话语表达和话语权实现相对宽松的平台,网络成为了公众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场所,成了反腐的有效手段之一。“小鼠标扳倒大贪官”,点燃的不只是公众反腐的热情,也让越来越多的官员自觉谨慎言行、约束权力。

但在整体公民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作为非常规反腐渠道,“网络反腐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可能伤及无辜,还会伤害网络反腐自身。自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低门槛使某些人能轻易发布虚假信息,或恶意传播别有用心的谣言,散布他人隐私、诋毁他人名誉等,网络反腐演变成颇具典型性的网络诽谤,使得能够实现公众参与国家事务、监督领导行为、问责权力运行的网络反腐便成了闹剧,大大降低了网络反腐的意义和价值。

网民反腐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态度必须端正。作为受益者和参与者的网民应该加强自律、纯净动机、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网上举报,“反腐”是目的,但不能因为目的高尚而“行为猥琐”,把举报当成自己不满情绪的宣泄,不能因为仇恨贪官就连人家八辈祖宗都给问候了,更不能成为报复、打击别人的手段。

作为制度反腐有益补充的网络反腐,各方要理智看待。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刻意放大其负面效应,更不能恶意妖魔化。政府应依法加强加强对网络反腐的管理和规范,积极引导网民合法合理地表达诉求,放大网络反腐的正能量,减少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小数据 大民生

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全面开展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并将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

数字看上去不大,但体现的确是大民生,虽然不能完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确实会明显提升基本医疗保障力度,增强人们的医疗保障信心。同时为了优化配置医疗和计生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国家组建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的宏观管理至关重要,首先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次通过科学的医疗规划,使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与资源配置相匹配,让大量的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沉到社区和乡村,使基层能便捷地享受相对优质的医疗资源。搭建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疗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消除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提高医生收入、缓解医生工作压力,让医生们不再觉得委屈。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三网合一,真正实现城乡医保一体化、异地医保一体化。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作为担当救死扶伤重任的白衣天使,在辛苦的同时也关注病人的就医感受,提高工作积极性、职业神圣感和职业自豪感。厚德精术,温暖人心。

国家为改善民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努力也需要国民的支持和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应着眼于大局,不能只有怨气,理解医生仁心,实现医患双方互信。毕竟医疗纠纷,是两败俱伤。

多方共同努力,一定能破解难题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

要问受老百姓关注最持久的问题是什么?“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度一致性最高的话题是什么,估计莫过于食品安全问题了。两会召开前夕的“限带奶粉离港事件”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紧迫。11日,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农产品合格率超96%”,但同时又说“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个别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包括非法添加、滥用药物、残留超标等”。表明了我国依然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

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今天才突然出现的,而是多年来不时冒出来,撩动一下百姓的紧张神经,而今似乎已到了需要国家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实施严刑峻法才能有效改变食品安全形势,恢复国民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信任。那么多人拎着篮子挤车过关到香港,只是为了买几罐品质有保证的奶粉,表明人们对国内食品质量失去了信任,这才是最可怕的。为了彻底改变老百姓谈食品安全色变的局面,必须通过建立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加大对相关官员、企业的追责和惩罚力度。企业本身也要有良心、守道德,做到对市场无欺,对良心无悔,用实际行动、十二分诚意换取老百姓的信任、重拾市场信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就从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开始吧。

 

 

美好乡村 值得期待

民以食为天,邦以农为本。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主体的国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尤为重要。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三农”的发展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长远、长期的指导思想,并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直以来的城乡分割规划、城市无序扩张,既抑制了农村的发展,又削弱了城市的发展后劲和城乡发展活力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也表明了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正确性。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农产品安全的同时,有效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也加快了农民实现富裕的步伐。

好事也要办好,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精神,坚持农村土地制度、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不受侵害。从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入手,打破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格局,推进公共管理向农村延伸,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构建现代城市与美好乡村和谐相融、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小康社会就无法建成。没有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美好乡村就没有繁荣富强的美丽中国。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我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